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行业新闻

行业新闻

噪声污染是多少分贝?噪声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

发布时间:2017-04-06  浏览量:1466 次

 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吵闹的世界里。噪声污染跟水污染、大气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,成为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。在一些地区和单位,噪声已变成了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。下面为大家介绍下什么是噪声,噪声来源,噪声污染是多少分贝,噪声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。

噪声及来源

  什么是噪声?其考察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。从科学的角度看,噪声是指发声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。而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,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、学习和生活的声音,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其他声音,都属于噪声。从这个角度看,噪声是个相对的概念。在某些情况下,乐声也会令人厌烦而成为污染环境的噪声。

 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,噪声的来源非常广泛。生活中,无论是在家里,还是在学校,即使是在歌舞厅里,一些人聚在一起旁若无人地放声说笑、引吭高歌,或是无限制地开大录音机和电视机的音量,都会干扰旁人和邻居的生活,成为令人厌烦的噪声;生产中,机器运转的轰鸣声、通风吸气或排气声、材料的切割和锻压声等都严重地妨碍着周边的宁静。公路上来往行驶的车辆的鸣叫声、发动机及车身的振动声、排气声、刹车声等都是噪声的主要来源。

噪声污染是多少分贝

  1、人的耳朵对于60-70分贝的声音是比较适宜的,80-90分贝就会感觉到很吵闹,神经细胞将会受到破坏;而音量超过100分贝的话,则足以使耳内部听力的毛细胞死亡或损伤,造成听力的损失。所以我们在聆听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些问题,不仅仅需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,对节能的影响,也要考虑到对自身健康的影响,可以说对于个人来说最后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。

  放音设备的声压级过高会增加现场周围的噪声形成声音污染,并且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听力,而人们将超出需要、影响听力的声压级称之为声暴力。扩声系统声压级过高会造成能源浪贵,也会造成扩声设备资源浪费。有人讲增加3分贝没有什么了不起,但却不知道不知道声压级增加3分贝,放大器的功率就要增加一倍,甚至有时器材也会增加一倍。这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。

  2、以声压倒对数式作为表达单位,即用声压级来表达声量的大小。声压级的单位为分贝:

  10~20分贝几乎感觉不到。

  20~40分贝相当于轻声说话。

  40~60分贝相当于室内谈话。

  60~70分贝有损神经。

  70~90分贝很吵。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和生活,会使人的神经细胞逐渐受到破坏。

  90~100分贝会使听力受损。

  100~120分贝使人难以忍受,几分钟就可暂时致聋。

  3、一般声音在30分贝左右时,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休息。而达到50分贝以上时,人们有较大的感觉,很难入睡。一般声音达到80分贝或以上就会被判定为噪声。

  4、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听到底声音,其声压级在0-140分贝左右。噪声的强度也是用声压级来表示的。正常人的听觉所能感到的最小声级为1分贝。轻声耳语约为30分贝。相距1米左右的会话语言约为60分贝。公共汽车中约为80分贝。重型载重车、织布车间、地铁内噪声约为100分贝。

噪声的危害

  噪声不同程度地对人们的身体和生活造成危害。超过50分贝的噪声就会影响人们的睡眠和休息;70分贝以上的噪声会干扰人们学习和谈话,影响工作效率;若长时间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,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引起神经衰弱、头痛、恶心呕吐、血压升高等疾病;如果突然出现150分贝以上的噪声,会使人们听觉器官受伤,引起耳鼓膜破裂出血,以致完全失去听力,也可能将建筑物的玻璃震碎,墙壁震裂,甚至使房屋倒塌。

噪声的防治

  尽管噪声不可能完全消除掉,但我们必须考虑探索减弱噪声的方法与途径。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,并靠介质传播进入我们的耳朵,所以,减弱噪声就可以从这三个途径着手考虑。

  在发声物体处减弱即尽量减小物体的振动。例如,给大型机器装上固定底座,给吸气、排气管上加消声器,对噪声大的机器进行改造或选用噪声小的机器等。

 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即想办法分散和吸收传来的噪声。例如:将噪声污染严重的工厂、车间建在远离市区的郊外;把装有噪声来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和学校,并且装上门窗帘;在街道上和住宅间设置屏障或植树造林。

  在人耳处减弱对某些噪声来源我们无法从根本上减弱,只好从自身想办法来解决。为了自己能够正常工作、学习和休息,当噪声不可避免时,可配戴耳朵保护器,如耳套、耳塞或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等。

  防治噪声除上述三种途径外,对制造噪声的那些人,我们可以提出劝告,如不解决问题,可借助法律来进行限制,且不可沉默不语,因为控制噪声污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。

免责声明: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;如转载稿和图片涉及版权问题,请作者联系我们删除,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,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